【推荐】5万元起步,可将逝者骨灰送往太空,靠谱吗?-响应金多少钱
来源:浙江新闻
死了就能上天?5万元起步,将逝者的骨灰送往太空,通过卫星追踪功能,随时与逝者保持联系……这个清明节,“太空葬”这个新奇而特殊的殡葬形式,闯入了公众的视野。它真的能被实践吗?是智商税,还是真科技?到底靠不靠谱?
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
目前全球只有三家从事“太空葬”服务的公司,其中中国就有一家,预计今年年底将发送一批逝者遗物和骨灰至太空。
知名航空博主表示,“太空葬”技术难度不大,但需考虑服务的长期性问题。同时,“太空葬”作为新型殡葬形式,在观念弥合和市场开拓上,或许还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
有人期待有人质疑
太空葬在国内是一片处女地
所谓“太空葬”,是将逝者的骨灰放入一个特殊的太空骨灰盒,在某个特定时间,将其装载到火箭上,发射至太空,送入预定轨道。
相比于葬于墓地,海葬、树葬、草坪葬等生态葬目前已被公众所熟知,但响应者寥寥。那么,人们对“太空葬”是如何看待的?潮新闻记者在社交网络上搜索“太空葬”,发现有两类不同的评价。
有网友表示,让逝去的亲人变成天上的星星,感觉很浪漫,如果价位比买墓地便宜,这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有网友提出顾虑,把骨灰送上天,也是某种程度的背井离乡,而且,因为不确定回收技术是否成熟,当卫星耗尽能量,从太空坠落,也许就连骨灰也不会剩下,相当于“挫骨扬灰”。
网友@一颗灰 告诉潮新闻记者,她是在去年4月看到中科院“北斗女神”徐颖提出“人在死亡之后,可以通过‘太空殡葬’的方式,变成一颗星星”的言论之后,就对“太空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去世之后,可以实现全宇宙随心飞,很酷!”不过,@一颗灰 也表达了自己的顾虑,“只能放一克,其他的岂不是都得扬了?”同时,考虑到价格问题,她表示自己需要努力赚钱,再考虑未来实施这个计划。
也有网友提出质疑,将骨灰及实体纪念品通过卫星带入太空,会不会产生太空垃圾?另外,占据近地轨道空间是否会对非民用卫星产生影响?人们又是如何知道逝者的遗物被带往太空?
据公开资料,太空葬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科幻电视连续剧《星际旅行》的制作人金·罗丹贝利的骨灰率先被火箭送上太空。此后,选择太空葬礼的不仅包括名人和科学家,还有不少是知名度没有那么高,但是生前热爱宇宙的人。2018年之后,极乐之星二号携手马斯克的Space X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后,太空殡葬这个概念在航天领域内就此引爆。
受限于技术、价格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原因,虽然太空葬概念已经在国外炒了很多年,但在国内还是一片处女地。早在2015年,国内殡葬电商平台“彼岸”就引进了太空葬礼,前来咨询的人不少,但直到“彼岸”平台关停,都没有做成一单太空殡葬生意。
目前,国内也仅有一家公司——北京星愿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愿航天”)在从事“太空葬”服务。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注册资本为555.56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王昊。
价位5万至30万不等
是“顺风车” 不是“专车”
4月3日,潮新闻记者以购买者的身份咨询客服人员,对方表示,目前,公司的太空葬分为
数字星葬
和
实物星葬
两种。
数字星葬可以把电子照片、视频等通过卫星发往太空,价格仅为 666 元起。
实物星葬可以把实物装进卫星发往太空,在不影响卫星功能的前提下,将逝者照片或遗物装进卫星内部,通过运载火箭发上太空。
参与“太空葬”的用户,包括已经上传了数字形式纪念品的用户,都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太空星愿”,实时了解卫星所在的具体经纬度、何时会经过地球上空等信息,也可以在任何日子里,向卫星发送一段文字,对已故的亲友许愿。
客服人员表示,
根据星盒的不同尺寸,公司可提供5万、15万和30万三档价位。
去年公司已成功发过一批实物上太空,如戒指、玉佛、吊坠等物品,预计今年年底再发送一批。目前公司尚未正式将骨灰送入太空,预计今年开启征集。根据不同价位,分别可供10g、30g、60g的逝者骨灰。若要将全部骨灰送上太空,则需要跟公司单独另谈。
工作人员将纪念品放入盒子中,当作卫星配重载荷装入卫星发上太空。受访者供图
潮新闻记者随后联系上该公司创始人王昊,作为一个互联网出身的“航天人”,谈及最初做“太空葬”的契机,他坦言,自2016年中国航天开放民营企业介入权以来,“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的制造和发射,以及进行相关的卫星产品和卫星互联网产品研发”,是公司的初衷。但从企业的持续化发展考虑,星愿航天发射的卫星除了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也参考过“卖卫星命名权”的做法。
但当他到卫星工厂考察,发现为了保持卫星的重心稳定,每一颗卫星上除了基础设施,还有必不可缺的“配重模块”,而传统的配重模块大多是金属物质,“既然配重模块必须存在,为什么不换成更有意义的东西呢?”于是,在保证卫星正常运行、提供好基础服务的前提下,“顺便”提供“太空葬”这一服务的想法,成了一个“一举多得”的选择。
为了实现这一想法,星愿航天研制了“可调节重量的卫星配重模块”,并申请了专利,“简单来说,我们把原本实心的配重模块变成了空心,这样就可以放入自己想放的东西了。”
他进一步解释道,公司发射的卫星并不是以承载纪念品为主要目的,他用了一个生动比喻,“我们的卫星并不是‘专车’,只是在完成卫星本身的使命的同时,像‘顺风车’一样,将实体纪念品一同送上浩瀚宇宙。既不会占用卫星轨道,也不会‘不务正业’。”
至于是否会产生太空垃圾的疑问,王昊表示,卫星发射前,其运行轨道和频率都需经过相关机构严格审核,通过后才会颁发发射许可证,而且卫星本来就需要有相应的配重模块用以平衡卫星的重量,“我们只是将传统的金属配重模块换成了用户想要寄送的物品,它们会和卫星一直在一起,并不会成为太空垃圾,也不会干扰科研卫星的正常运作。”
《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知名航空博主王亚男也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实际上,“太空葬”的概念并不新鲜,但现在把它推到商业舞台的前沿,让公众都能接触到,倒是一个新鲜事儿。
就太空葬形式的可行性,王亚男认为,从技术上讲,它不算复杂,没有太大的难度。它不需要研制专门的卫星,只需要借助已有的商业公司的卫星。把原本上面搭载的任务设备拆掉,换成纪念品装载上去即可。卫星上会有一些相对简单的通讯系统,为用户提供在轨的纪念或祭奠服务,“这个功能也不复杂,相当于智能手机的互动功能,只不过它是通过轨道的通讯来完成。”
发射前需经过一系列安全测试
用户可亲手将物品放入卫星内
作为国内第一家能够真正实现“太空葬”的公司,去年三月,王昊和团队将两颗研制的卫星(遥感卫星“暄铭号”及通信卫星“一土号”)搭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至太空,其中“暄铭号”遥感卫星装载了首批近50位用户的实体纪念物品,目前正在相应轨道上正常运行。
星愿航天的两颗在轨卫星。受访者供图
然而,要真的将实体物品与卫星一并发射升空,并没有那么简单。王昊介绍道,“在收到用户寄送过来的物品以后,我们会逐一进行全面检测,然后将其放入特制的小金属盒中,再将金属盒放在模拟太空环境中进行抗压、防爆、真空密闭性等检测。最后,所有的小金属盒还要统一放入配重模块中,再重复一次上述测试。整个过程最快也要两个月。”
尽管公司的卫星发射选择搭载安全系数更高、我国发射成功率最高、成本也更高的长征二号火箭,但王昊认为,太空葬只不过是一种新型的葬礼形式,不论放了什么东西,只要能达到纪念意义就好,“即便在今年年底计划发射的卫星上,搭载骨灰是切实可行的,考虑到粉末状的物品进行安全测试会更复杂,我们建议先将骨灰固体化,做成类似于宝石这样的物品。”
王昊解释,这不仅是确保卫星发射的安全性,也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物品不被损坏。“国内的火箭发射成本很高,我们目前和其他公司一起‘拼’火箭发射,也要为其他公司的卫星负责。”尽管时间和金钱成本都提高了,但王昊坚持这一系列检测流程,就像新车上路之前必须完成安全性测试一样,“每次都必须非常严谨、细致地完成。”
目前,王昊的公司已经服务了2000多名用户,“除了逝者遗物,还有用户咨询要发宠物骨灰,这个市场实在太大了。”王昊说,公司的原则是将活人纪念品、人类太空葬、宠物太空葬放置不同的卫星内,避免用户介意。
同时,为了消除用户的顾虑,在发射前,公司会邀请用户来到卫星基地,亲自见证,甚至用户可以亲手将物品放入卫星内,也会邀请一部分用户亲临卫星发射现场观看。
选择太空葬是一个家庭的事
服务的长期性问题仍待解决
不过在做这项国内史无前例的项目过程中,王昊和他的团队也遇到过不少挑战。“首先还是观念冲突。”他说,现在大部分咨询的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有为自己咨询,也有为已逝的亲属完成心愿的,“有个客户年前咨询完之后,直到春节开了家庭会议,最终才确定下来。目前来说,选择太空葬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庭的事。”
在王昊的客户群体中,有不少令他印象深刻的故事。其中,有个年轻人的爷爷奶奶去世以后,原本是将他们葬在陵园里,却因为墓地产权到期,老人家的骨灰被直接挖出来放在仓库里,让亲属领走。“这件事对家人的打击和伤害非常大,在了解太空葬之后,他们觉得这个有永久保障的服务,交给我们后,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2022年3月5日14时01分,星愿航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受访者供图
提及“太空葬”的成本和收益,王昊表示,一颗暄铭星愿卫星的测试成本、制造成本加上发射成本在1000万元左右;去年项目发布后,近50人参与了太空纪念品项目,收益在300万元左右。“其实光靠这个,哪怕整颗卫星都搭载了纪念品,也不可能实现盈利。所以要实现整个卫星互联网的组件成功和运营,才是我们未来最根本的商业计划。”
随着卫星事业的发展,王昊畅想,“未来在卫星信号全覆盖的基础上,我们不仅可以在特定的日子里,收到卫星即将经过用户所在地上空的信息,甚至可以结合AI技术,实现用户和‘被复活’逝者之间的实时对话。”他进一步说道,“尽管在外人听起来,和逝去的亲友互动可能有些惊悚,但对于亲属来说,也许真的会有很大的触动。”
尽管王昊自己也认为,要让公众了解并接受太空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管用多少年,我们都会坚持把这个事情推行下去,让大家逐渐接受这种绿色的殡葬形式。”
王亚男认为,如果太空葬比购置墓地的价格还要低廉,至少是一种选择方式。但更多人会考虑服务的长期性问题,比如卫星运行是否安全、在轨运行达到一定时限后该如何解决,“这类卫星我觉得时间可能会非常长,它选择的轨道可能是有利于长期运行,受大气扰动最少,不需要频繁调整的。如果这个卫星可以在服务最终阶段加速走向遥远的深空,这是在技术上可以考虑的方案。”
王亚男表示,假如这项产业持续发展,未来卫星数量将会逐渐增多,轨道资源的使用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过,王亚男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的殡葬形式,人们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熟悉和接受,市场开拓还需要时间,这个标记着浪漫和永恒特质的“太空葬”,或许还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
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
-
【推荐】买新房什么时候交契税?税率是多少?-大修基金和契税什么时候交
买新房和二手房都是需要交税的,新房的税费一般会比二手房的税费要低,特别是未满两年的二手房,税费比新房税费高几倍,所以税费也是很多人选择买新房的原因,新房浇水只有契税和维修基金,维修基金也被称为大修基金,是小区
-
【推荐】中国企业对南非投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非基金总裁
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李滢嫣)由中非发展基金主办的“中国企业对南投资座谈会”今日在北京召开。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国家开发银行、中非发展基金等领导及近50家企业和金融机构的12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
-
【推荐】5月16日汇通财经早知道华夏汇通基金
汇通网5月16日讯——受OPEC悲观月报打压,油价上周五(5月13日)小幅下跌。美股全线收低,欧股收高。美零售数据超预期,黄金多空激战
-
中信信托年报中信信托年报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中信信托年报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中信信托年报以及中信信托 年报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
做好设计安装 充分发挥断桥铝门窗性能
随着人们对生活空间质量的日益关注,门窗也承担了更重要的作用与功能。门窗作为建筑中的一种,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以及社会生活而产生,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技术的,又是艺术的;既是实用的,又是观赏的。我们只有选择质量有保
-
天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天洋控股集团的实力
很多朋友对于天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洋控股集团的实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
深圳亿操盘说说年内已有7只股票锁定退市多元化退市成常态
深圳亿操盘说说年内已有7只股票锁定退市多元化退市成常态深圳亿操盘说说年内已有7只股票锁定退市多元化退市成常态 2021-03-22 122 0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