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型政策应对过热加息概率大幅下降
数量型政策应对过热加息概率大幅下降
数量型政策应对过热加息概率大幅下降 更新时间:2010-5-9 0:03:06 浙江分公司分析师团队
一、为什么当前央行偏好数量型政策工具?
人民银行5月2日公告,从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4%。我们测算,此次上调可直接锁定商业银行资金2800亿元左右,进一步限制了各类商业银行投放信贷的能力。
前期一系列报告中我们曾指出,国家对经济过热的担忧日益加剧,因此,央行在4个月之内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前两次上调只是针对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则一直维持不变,本次则一起上调,显现了央行对当前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加大的担忧。
引起当前经济快速步入过热,房地产价格高涨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过快的货币增长,目前的数量型政策工具将更具有针对性地修复去年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货币政策调控更偏好运用数量型工具。
当前中国的信贷市场实际上具有严重的配给特征,数量型政策影响到的经济主体更多的是可以获得贷款的国有或准国有部门,而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影响较小,因此,数量型政策也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但是,我们仍保持此判断,即将来仍有可能再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至17.5%的历史最高值。
二、政策收缩将消解经济过热风险。
一季度以来持续量化收缩政策以及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收紧正逐步给走向过热的经济降温。我们将会观察到投资增速、工业增速都将在二季度快速回落。因此,我们将二季度GDP增速由10.3%下调至10%,3季度至9.3%。
三、经济降温导致加息概率大幅下降。
我们认为,经济过热是加息一个重要的触发因素。基于对中国经济在一季度走向过热的判断,我们一直认为4月中下旬是加息最可能的一个时间窗口,如果此时不加息,今年后几个季度因为经济过热而引起的加息将不会发生。
近期,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紧缩性调控和严格的信贷控制政策正在消解中国经济的过热风险,因此,我们认为二季度加息的可能性大大下降。
四、物价上行将是下半年触发加息的可能因素。
2004年由于物价过快上涨曾加过一次息。在经济增速将出现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今年如果会加息,则主要触发因素将是物价的上涨。我们判断CPI峰值将会在三四季度相交之际出现,这一时期也将是加息可能的时间窗口。
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
-
快手涨粉丝1元100卡盟快手涨粉丝1元100活粉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快手涨粉丝1元100卡盟的一些知识点,和快手涨粉丝1元100活粉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
-
去银监局还是银行工作去银监局还是银行工作比较好
其实去银监局还是银行工作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去银监局还是银行工作比较好,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去银监局还是银行工作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
-
信托资产管理特点信托资产管理特点包括
今天给各位分享信托资产管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特点包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信托的优缺点及建议
-
中国农业银行系统异常中国农业银行状态异常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中国农业银行系统异常的一些知识点,和中国农业银行状态异常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
【推荐】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境内审计机构签字会计师的公告-中远保险经纪公司
证券代码:601919 证券简称:中远海控 公告编号:临2021-007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
【推荐】中字头板块走强,招商蛇口领涨,央企股东回报ETF(560070)上涨2.47%-股东资讯的股票
截至6月27日 14:49,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强势上涨2.42%,成分股招商蛇口上涨6.63%,中材国际上涨6.51%,中钢国际上涨6.5%,中国中铁,中国交建等个股跟涨。央企股东回报ETF(56007
-
【推荐】中央汇金公司一季度投资收益1729.99亿元-中央汇金有多少钱
【大河财立方消息】6月30日,中央汇金公司披露财务报告,2022年实现投资收益5568.62亿元,期末资产总额6.37万亿元。2023
-
【推荐】5月18日三七互娱涨502农银工业40混合基金重仓该股农银主题轮动混合基金
5月18日三七互娱(002555)涨5.02%,收盘报29.93元,换手率6.12%,成交量100.1万手,成交额29.68亿元。该股为游戏、手游、云游戏、VR&AR、动漫、创投概念热股。5月18日的资金流向